产品经理无论是在面试还是在述职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个开放性的问题——你的产品有哪些亮点?
这其实是体现你的创新能力或设计优势所在,为什么选择的是你而不是别人?如何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?如何展现你不一样优势?
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做的都是拧螺丝的角色,画画原型,写写需求文档,没有的功能就抄下竞品的方案,看下他们是如何设计的,行业术语叫“借鉴”。而回头看时又感觉如此简单的设计,也就是copy一份,感觉谁都能做,又何来创新、亮点呢?
其实亮点无所谓大小,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功能点也能体现出你的设计,真可谓是“细节体现实力”啊!最近就遇到这么一件事。
项目背景:为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会定时采集设备的监控指标值,一般是30s采集一次数据,比如温湿度感应器会定时采集当前的温度值。
使用场景:无报警时运维人员一般是周期性查看监控指标历史值,如每天晚上(或一周看一次)查看温度变化趋势及最大最小值、平均值。
产品设计:拆线图展示某个监控指标的历史数据,但指标都是30s采集一次数据,当跨天搜索时数据量特别大,该如何处理?
解决方案:取数据规则由之前的每30s取一次,修改为自由选择时间间距取一次数据,如每10min、30min、1h、12h、24h取一次(个)数据;但每1h取一个数据,区间有120个数据取哪个值呢?取最大最小还是平均值呢?还是默认取第一个值呢?
常规设计:用户自由选择时间间隔和取数规则
创新设计:看历史数据的目的是看趋势及极值,所以每1h不是取一个值,而是取2个值,一个最大值一个最小值;同时根据选择的时间区间不同,智能的选择取数间隔,当搜索时间为24小时内时取所有原始数据,搜索时间小于7天时每30s取2个数据,小于30天时每1小时取2个数据,大于30天时每天取2个数据。
这个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取数规则的创新,突破了常规的间隔区间取只取一个值的思维,挖掘用户深层的需求,基于用户看数据的真正目的而设计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。
其实这个设计最初的时候是想取平均值的,但平均值把数据都处理过一遍,根本不能看到极值情况了。后来想到要不就取间隔区间内的第一个值,但第一个值太随意了,且丢弃了许多数据。于是结合用户看指标趋势图的目的,进而衍生出取2个数据(一个最大值一个最小值)的想法。
这个设计另一个亮点是智能选择时间间隔,根据用户选择的搜索区间不同自动使用不同的取数间隔,减少了用户操作成本和理解成本。
往往来源于真实场景的需求,有更多产品发挥的空间,亮点往往就在其中!